Submit

从偶然的发现到全球成功故事

我们为我们的历史深感自豪,并对我们光明的未来充满期待。自 1937 年 Otto Bayer 发现聚氨酯以来,我们已经赢得了行业先锋的美誉。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科思创以其在材料领域的发明和创新而闻名。但最令我们激动的并非过去,而是未来,这扎根于我们的 DNA 中。

未来将是循环的:从现在到 2015 年

如今,我们正在努力贯彻全面循环的愿景。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所有材料都被重复利用而非废弃的世界。我们的 Evocycle CQ 技术和材料等创新(其中包括大量回收资源和气候中性 MDI)是我们迈向 2050 年实现自身和整个价值链净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重要一步。

所有里程碑

  • 2023

    闭合 PU 床垫循环

    科思创和 Recticel 成功完成了欧盟资助的研究项目“PUReSmart”,展示了床垫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可化学回收性。科思创凭借“Evocycle® CQ 床垫”推动软质泡沫回收的发展,以有效地将用过的床垫泡沫转化为高质量的原材料。下一阶段涉及建造一座更大的回收工厂。

  • 所有主要工厂均通过了 ISCC 认证

    位于美国贝敦的第三大工厂获得了 ISCC PLUS 认证,这意味着科思创所有主要工厂均已通过该标准认证。公司已然在其“CQ”产品组合中提供数百种由可持续原材料制成的产品,并服务于各行各业。

  • 2022

    聚碳酸酯化学回收实现重要里程碑

    我们开发了一种回收聚碳酸酯的创新工艺,将塑料转化回单体,以便将其用作替代原材料。试点规模的技术实施已经开始,以获得用于各种应用的高质量回收原材料。这有助于实现气候中性,并对聚碳酸酯的机械回收加以补充。

  • 使用替代原材料打造闭环解决方案新概念

    科思创推出“CQ”标签,表明产品含有至少 25% 的替代原材料,从而推动生物质、回收材料和绿色氢的使用。此外,科思创通过“Evocycle® Cq”拓展了其对回收技术和循环设计的承诺,这项创新回收技术旨在将塑料废物转化为宝贵的资源。

  • 科思创是可再生 TDI 供应领域的领军者

    科思创通过引入可再生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 扩大了可回收原材料的范围,从而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显著减少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TDI 是床垫、软垫家具、汽车座椅和鞋履等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 TDI 使用可再生原材料(来自原始生物质以及生物废物和残留物)以质量平衡方法生产,并通过数学方法分配到产品中。

  • 科思创推出气候中性 MDI

    从生产到出厂气候中性的 MDI(亚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现已上市。这一可持续性举措通过使用基于植物废物的替代原材料和根据 ISCC PLUS 认证的质量平衡方法而得以实现。气候中性的 MDI 用于建筑、冷链和汽车等各个领域,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推动可持续建筑隔热。

  • 科思创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

    公司致力于到 2035 年实现自身生产(范围 1)和外部能源(范围 2)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科思创依靠三种主要方法来实现其气候目标:改进生产流程和能源效率、将生产基地过渡为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研究化工生产中产生蒸汽的绿色替代方案。

  • 2021

    泡沫回收和循环设计的先驱

    科思创开发了一种针对废旧床垫的化学回收工艺,能够回收软质聚氨酯泡沫的两种主要成分。勒沃库森一家新试点工厂的投产使这一突破成为可能,并为工业化后处理铺平了道路。

  • 科思创推出全球首款质量平衡聚碳酸酯产品

    从生产到出厂气候中性的聚碳酸酯现已推出。这便是基于可再生能源和质量平衡的特定模克隆® RE 牌号。这些产品提供了简单的解决方案,可加速向循环经济的过渡,同时提供碳足迹较低的替代原材料。

  • 2020

    创新技术可改进 MDI 生产中的能源效率和气候保护

    科思创已在布伦斯比特尔委托建设一座工业试点工厂,以使用创新的 AdiP 技术生产用于建筑隔热和制冷设备的 MDI。该技术可显著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节省水蒸气和电力。

  • 科思创收购帝斯曼的可持续涂料树脂业务

    通过收购帝斯曼的树脂和功能材料(RFM)业务部门,科思创成为了可持续涂料树脂市场的领先供应商。RFM 的收购补充了全系列水性聚丙烯酸酯树脂,并扩大了技术组合,包括水性混合技术、涂料用粉末树脂和紫外线固化系统。

  • 科思创旨在全面贯彻循环经济

    科思创制定了全新的企业愿景,即推动循环经济,以便到 2035 年实现气候中性,从而为温室气体中性经济做出贡献。公司计划在其全球生产中使用替代原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科思创的目标是生产气候中性的替代产品,并充当创新回收商。

  • 2018

    科思创加入 DAX

    自 2018 年 3 月 19 日开始,科思创被纳入德国领先的股票指数 DAX 内。自 2015 年 10 月首次公开募股 (IPO) 起,科思创的市值和自由流通股便不断增加。科思创对纳入指数进行评估,是对公司近年成功发展以及股份吸引力的进一步确认。

  • 2017

    科思创计划用生物质生产苯胺

    科思创与合作伙伴携手合作,证明其可以用生物质生产重要的苯胺原材料。公司目前正以试点规模进行生产测试。通过这项技术,生物质将取代石油。该创新突破将可持续性和资源效率推向了全新的水平。

  • 2015

    科思创成为上市公司

    科思创在独立后几个月的 10 月 6 日上市。由于市场波动和汽车行业危机,初始股价为 26 欧元。到 2016 年底,股价已飙升至 65.18 欧元。

  • 科思创独立

    Bayer MaterialScience 于 9 月 1 日成为了独立法人实体,并冠以科思创之名。其总部仍留在勒沃库森工厂。

  • 首款生物基固化剂:Desmodur® eco

    Bayer MaterialScience 开发了首款用于聚氨酯 (PUR) 涂料和粘合剂的生物基固化剂 Desmodur® eco。基于五甲基二异氰酸酯(PDI)的产品具有 70% 的生物质碳含量,达到了传统石化基固化剂的水平,在某些应用性能上甚至超越了传统固化剂。在第八届国际生物基材料大会上,Desmodur® eco 荣获“2015 年度生物基材料”奖。

  • Pasquick™ 实现更高效的涂层

    科思创推出突破性聚天冬氨酸涂层技术的新品牌 Pasquick™。Pasquick™ 适用于室内外的严苛应用,可减少所需涂层数量,同时提供出色的处理和保护性能。这意味着更快的工作流程和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且不牺牲涂层项目的质量。

  • Solar Impulse:助力全球首次太阳能飞行

    Solar Impulse 是瑞士的一个实验性远距离太阳能飞机项目。作为该项目的初始成员以及新成立的国际清洁技术委员会 (ICCT) 的首家合作伙伴,科思创为太阳能飞行实验室开发超轻隔热材料。例如,驾驶舱隔热层由聚氨酯泡沫制成,性能比现行标准高出 10%,但密度和重量却极低。科思创的材料帮助该飞机在 2015 年成功完成了 40,000 公里的环球飞行,为可持续的未来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公司里程碑

  • 2023

    所有主要工厂均通过了 ISCC 认证

    位于美国贝敦的第三大工厂获得了 ISCC PLUS 认证,这意味着科思创所有主要工厂均已通过该标准认证。公司已然在其“CQ”产品组合中提供数百种由可持续原材料制成的产品,并服务于各行各业。

  • 2022

    聚碳酸酯化学回收实现重要里程碑

    我们开发了一种回收聚碳酸酯的创新工艺,将塑料转化回单体,以便将其用作替代原材料。试点规模的技术实施已经开始,以获得用于各种应用的高质量回收原材料。这有助于实现气候中性,并对聚碳酸酯的机械回收加以补充。

  • 科思创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

    公司致力于到 2035 年实现自身生产(范围 1)和外部能源(范围 2)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科思创依靠三种主要方法来实现其气候目标:改进生产流程和能源效率、将生产基地过渡为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研究化工生产中产生蒸汽的绿色替代方案。

  • 2021

    泡沫回收和循环设计的先驱

    科思创开发了一种针对废旧床垫的化学回收工艺,能够回收软质聚氨酯泡沫的两种主要成分。勒沃库森一家新试点工厂的投产使这一突破成为可能,并为工业化后处理铺平了道路。

  • 2020

    科思创收购帝斯曼的可持续涂料树脂业务

    通过收购帝斯曼的树脂和功能材料(RFM)业务部门,科思创成为了可持续涂料树脂市场的领先供应商。RFM 的收购补充了全系列水性聚丙烯酸酯树脂,并扩大了技术组合,包括水性混合技术、涂料用粉末树脂和紫外线固化系统。

  • 科思创旨在全面贯彻循环经济

    科思创制定了全新的企业愿景,即推动循环经济,以便到 2035 年实现气候中性,从而为温室气体中性经济做出贡献。公司计划在其全球生产中使用替代原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科思创的目标是生产气候中性的替代产品,并充当创新回收商。

  • 2018

    科思创加入 DAX

    自 2018 年 3 月 19 日开始,科思创被纳入德国领先的股票指数 DAX 内。自 2015 年 10 月首次公开募股 (IPO) 起,科思创的市值和自由流通股便不断增加。科思创对纳入指数进行评估,是对公司近年成功发展以及股份吸引力的进一步确认。

  • 2015

    科思创成为上市公司

    科思创在独立后几个月的 10 月 6 日上市。由于市场波动和汽车行业危机,初始股价为 26 欧元。到 2016 年底,股价已飙升至 65.18 欧元。

  • 科思创独立

    Bayer MaterialScience 于 9 月 1 日成为了独立法人实体,并冠以科思创之名。其总部仍留在勒沃库森工厂。

产品里程碑

  • 2023

    闭合 PU 床垫循环

    科思创和 Recticel 成功完成了欧盟资助的研究项目“PUReSmart”,展示了床垫软质聚氨酯泡沫的可化学回收性。科思创凭借“Evocycle® CQ 床垫”推动软质泡沫回收的发展,以有效地将用过的床垫泡沫转化为高质量的原材料。下一阶段涉及建造一座更大的回收工厂。

  • 2022

    使用替代原材料打造闭环解决方案新概念

    科思创推出“CQ”标签,表明产品含有至少 25% 的替代原材料,从而推动生物质、回收材料和绿色氢的使用。此外,科思创通过“Evocycle® Cq”拓展了其对回收技术和循环设计的承诺,这项创新回收技术旨在将塑料废物转化为宝贵的资源。

  • 科思创是可再生 TDI 供应领域的领军者

    科思创通过引入可再生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 扩大了可回收原材料的范围,从而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显著减少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TDI 是床垫、软垫家具、汽车座椅和鞋履等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 TDI 使用可再生原材料(来自原始生物质以及生物废物和残留物)以质量平衡方法生产,并通过数学方法分配到产品中。

  • 科思创推出气候中性 MDI

    从生产到出厂气候中性的 MDI(亚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现已上市。这一可持续性举措通过使用基于植物废物的替代原材料和根据 ISCC PLUS 认证的质量平衡方法而得以实现。气候中性的 MDI 用于建筑、冷链和汽车等各个领域,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推动可持续建筑隔热。

  • 2021

    科思创推出全球首款质量平衡聚碳酸酯产品

    从生产到出厂气候中性的聚碳酸酯现已推出。这便是基于可再生能源和质量平衡的特定模克隆® RE 牌号。这些产品提供了简单的解决方案,可加速向循环经济的过渡,同时提供碳足迹较低的替代原材料。

  • 2020

    创新技术可改进 MDI 生产中的能源效率和气候保护

    科思创已在布伦斯比特尔委托建设一座工业试点工厂,以使用创新的 AdiP 技术生产用于建筑隔热和制冷设备的 MDI。该技术可显著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节省水蒸气和电力。

  • 2017

    科思创计划用生物质生产苯胺

    科思创与合作伙伴携手合作,证明其可以用生物质生产重要的苯胺原材料。公司目前正以试点规模进行生产测试。通过这项技术,生物质将取代石油。该创新突破将可持续性和资源效率推向了全新的水平。

  • 2015

    首款生物基固化剂:Desmodur® eco

    Bayer MaterialScience 开发了首款用于聚氨酯 (PUR) 涂料和粘合剂的生物基固化剂 Desmodur® eco。基于五甲基二异氰酸酯(PDI)的产品具有 70% 的生物质碳含量,达到了传统石化基固化剂的水平,在某些应用性能上甚至超越了传统固化剂。在第八届国际生物基材料大会上,Desmodur® eco 荣获“2015 年度生物基材料”奖。

  • Pasquick™ 实现更高效的涂层

    科思创推出突破性聚天冬氨酸涂层技术的新品牌 Pasquick™。Pasquick™ 适用于室内外的严苛应用,可减少所需涂层数量,同时提供出色的处理和保护性能。这意味着更快的工作流程和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且不牺牲涂层项目的质量。

  • Solar Impulse:助力全球首次太阳能飞行

    Solar Impulse 是瑞士的一个实验性远距离太阳能飞机项目。作为该项目的初始成员以及新成立的国际清洁技术委员会 (ICCT) 的首家合作伙伴,科思创为太阳能飞行实验室开发超轻隔热材料。例如,驾驶舱隔热层由聚氨酯泡沫制成,性能比现行标准高出 10%,但密度和重量却极低。科思创的材料帮助该飞机在 2015 年成功完成了 40,000 公里的环球飞行,为可持续的未来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开拓新领域:2014 年至 2001 年

早在 21 世纪之初,我们就力求涉足不同类型的新领域。我们将业务扩展到中国,并致力于可持续性,通过 ODC 技术和 STRUCTese® 等发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

所有里程碑

  • 2014

    运用科思创技术的 TDI 工厂在多尔马根建成投产

    一座最先进的大型工厂在多尔马根投产,以格外环保的方式生产聚氨酯成分 TDI,为过去十年最重大的资本支出项目之一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INSQIN® 实现无溶剂材料制造工艺

    INSQIN® 彻底颠覆了 PU 涂层面料,增强服装和鞋履的可持续性。其水性聚氨酯技术支持无溶剂制造,提高工人安全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科思创的合作伙伴制造商计划于 2015 年 7 月启动,旨在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合作。合作伙伴致力于可持续性和透明度,利用科思创的创新流程来满足品牌所有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 2011

    氧去极化阴极 (ODC) 技术可减少能耗和排放

    创新的氧去极化阴极 (ODC) 技术彻底颠覆了能源密集型氯气生产方式,可减少高达 30% 的电力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量。2011 年,第一家年产 20,000 吨氯气的大型生产工厂正式投产,经过两年安全可靠的运行,2013 年与 ThyssenKrupp Udhe Chlorine Engineers 共同向市场推出了产品。

  • 2010

    拓展中国业务

    从 2010 年开始,公司进一步投资了约 10 亿欧元来扩建其在中国上海的工厂。产能将增加一倍以上。该工厂的总投资(包括扩建)超过了 30 亿欧元。此外,聚碳酸酯业务部门总部也将从勒沃库森迁往上海。

  • 2008

    STRUCTese® 使生产更节能

    Bayer MaterialScience 推出其自主开发的能源管理系统 STRUCTese®,有助于显著减少全球生产所需的能源。该方法将控制各生产工厂的能耗,平均可实现 10% 的能源节约。如今,STRUCTese® 已在全球 60 家科思创工厂安装,也可授权给其他公司使用。

  • 2007

    模克隆®打造出有史以来最大的聚碳酸酯车顶模块

    科思创为新款“smart fortwo”提供突破性的车顶模块,并打破了世界纪录。轻质车顶模块由模克隆® AG2677 制成,专为汽车玻璃而定制。其面积约 1.2 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全球量产车辆上安装的最大聚碳酸酯车顶模块。

  • 2004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成为独立子集团

    作为拜耳集团重组的一部分,公司获得了法律上的独立性。这一进程始于 2002 年,当时 Bayer CropScience AG 作为首个法律上独立的子集团成立。

  • 模克隆®为奥运会开幕做好准备

    聚碳酸酯具有设计自由度、稳定性以及许多其他优点。这些特性使该材料成为了许多宏伟建筑项目(例如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的首选。体育场的屋顶由聚碳酸酯制成,与奥运会的举办恰逢其时。

  • 2001

    上海工厂奠基

    位于中国上海的拜耳综合基地建在一片曾经的稻田上。如今,这块广阔的区域拥有最先进的工厂,以生产塑料和用于制造泡沫和涂料的前体。该基地是 Bayer MaterialScience 的投资重点。

公司里程碑

  • 2014

    运用科思创技术的 TDI 工厂在多尔马根建成投产

    一座最先进的大型工厂在多尔马根投产,以格外环保的方式生产聚氨酯成分 TDI,为过去十年最重大的资本支出项目之一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2010

    拓展中国业务

    从 2010 年开始,公司进一步投资了约 10 亿欧元来扩建其在中国上海的工厂。产能将增加一倍以上。该工厂的总投资(包括扩建)超过了 30 亿欧元。此外,聚碳酸酯业务部门总部也将从勒沃库森迁往上海。

  • 2004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成为独立子集团

    作为拜耳集团重组的一部分,公司获得了法律上的独立性。这一进程始于 2002 年,当时 Bayer CropScience AG 作为首个法律上独立的子集团成立。

产品里程碑

  • 2014

    INSQIN® 实现无溶剂材料制造工艺

    INSQIN® 彻底颠覆了 PU 涂层面料,增强服装和鞋履的可持续性。其水性聚氨酯技术支持无溶剂制造,提高工人安全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科思创的合作伙伴制造商计划于 2015 年 7 月启动,旨在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合作。合作伙伴致力于可持续性和透明度,利用科思创的创新流程来满足品牌所有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 2011

    氧去极化阴极 (ODC) 技术可减少能耗和排放

    创新的氧去极化阴极 (ODC) 技术彻底颠覆了能源密集型氯气生产方式,可减少高达 30% 的电力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量。2011 年,第一家年产 20,000 吨氯气的大型生产工厂正式投产,经过两年安全可靠的运行,2013 年与 ThyssenKrupp Udhe Chlorine Engineers 共同向市场推出了产品。

  • 2008

    STRUCTese® 使生产更节能

    Bayer MaterialScience 推出其自主开发的能源管理系统 STRUCTese®,有助于显著减少全球生产所需的能源。该方法将控制各生产工厂的能耗,平均可实现 10% 的能源节约。如今,STRUCTese® 已在全球 60 家科思创工厂安装,也可授权给其他公司使用。

  • 2007

    模克隆®打造出有史以来最大的聚碳酸酯车顶模块

    科思创为新款“smart fortwo”提供突破性的车顶模块,并打破了世界纪录。轻质车顶模块由模克隆® AG2677 制成,专为汽车玻璃而定制。其面积约 1.2 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全球量产车辆上安装的最大聚碳酸酯车顶模块。

  • 2004

    模克隆®为奥运会开幕做好准备

    聚碳酸酯具有设计自由度、稳定性以及许多其他优点。这些特性使该材料成为了许多宏伟建筑项目(例如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的首选。体育场的屋顶由聚碳酸酯制成,与奥运会的举办恰逢其时。

故事的开始:2000 年至 1863 年

我们从生产新型着色剂以及聚氨酯泡沫和聚碳酸酯等改变生活的发明起步,开拓精神从未动摇。我们的成功归功于我们的信念,即到 1990 年,我们将成为橡胶行业最大的原材料供应商。

所有里程碑

  • 2000

    首屈一指的聚氨酯原材料供应商

    拜耳收购了美国利安德化学公司的一部分。此举使这家德国集团和后来的 Bayer Material Science 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材料生产商。

  • 20 世纪 90 年代

    扩大全球影响力

    北美对拜耳集团的重要性持续增加。在加拿大,拜耳于 1990 年收购了总部位于多伦多的 Polysar Rubber Corporation,这是该公司迄今为止历史上最重要的收购。通过此次交易,拜耳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橡胶工业原材料供应商。同时,公司开始建立全球营销和服务中心网络,立足本地,为客户提供快速、灵活、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 1998

    Baypreg® 和 Multitec® 喷涂系统兼具轻质和刚度

    随着聚氨酯喷涂系统 Baypreg® 和 Multitec® 的开发,Bayer MaterialScience 进入了新纪元,开创复合材料的新时代。轻盈的重量与刚度相结合,使其成为从汽车到浴缸等无数产品的理想选择。

  • 20 世纪 80 年代末

    Bayfill® EA 和 Bayfit® 为汽车提供舒适度和功能性

    聚氨酯为客户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舒适、更实用的汽车座椅。Bayfill® 是能量吸收泡沫,可在发生横向碰撞时保护汽车内的乘客。Bayfit® 系统结合了两种不同的实心泡沫,使座椅更柔软,而侧垫更坚硬。舒适度与功能性相结合。

  • 1988

    BayHydrol® 和 Bayhydur®——减少塑料生产中的溶剂

    公司推出了用于水性低溶剂涂料的 BayHydrol® 和 Bayhydur® 原材料。这为减少溶剂铺平了道路——这是我们公司矢志不渝的目标。

  • 1986

    Polystal – 强度超越钢的复合材料

    拜耳的新“特种化学品和新产品”业务部门开发了前景广阔的新概念。该部门成立于 1985 年,并于 1986 年首次获得成功,并推出了抗拉强度可与钢相媲美的 Polystal(一种最初旨在改进滑雪板材料的复合材料)。一座由 Polystal 而非钢材支撑的双车道混凝土桥全面展示了这种材料的潜力。

  • 1982

    首款模克隆®汽车头灯

    数十年来,汽车头灯都是由玻璃制成的。但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透明的高性能塑料模克隆®因其重量轻、坚韧且易于成型而成为了首选材料。这一趋势始于美国和日本,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传入欧洲。与车身的复杂轮廓和谐契合的一些现代头灯不可能用玻璃制造。

  • 音频 CD 的诞生

    宝丽金于 8 月 17 日开始大规模生产首款(古典音乐)光盘。为此,拜耳开发了一种特殊等级的模克隆®,后者至今仍被用作所有光学存储介质的基础材料。

  • 1981

    DD 漆的发明

    随着基于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的产品问世,聚氨酯涂料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动力。由 Desmodur® 和 Desmophen® 生产的 DD 涂层因其高品质而脱颖而出,即使在温度不高的干燥条件下也能达到所谓的搪瓷性能。DD 涂料已成为所有高端应用的行业标准,涂料可在 100°C 以下固化。

  • 1971

    推出反应注射成型技术

    凭借新技术,大型车身部件的模制元件可由聚氨酯成分一步制成。最终产品高度稳定,同时具有轻盈的重量。短周期和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展现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并利用了该技术突破。

  • 1967

    第一辆完全由塑料制成的汽车 K67

    早在 1967 年,拜耳就证明了汽车可以几乎完全由塑料制成。仅发动机、变速箱和车轮全部或部分采用金属。这辆汽车运行完美,至今仍可看到。当时看似遥远的事物如今已近乎成为现实:汽车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塑料,以塑造 21 世纪的出行。

  • 1962

    冰箱中聚氨酯实心泡沫的崛起

    如今,拜多® 等实心聚氨酯泡沫为冰箱、冰柜、冷库以及冷链中需要高效隔热的任何设备提供隔热。因此,冰箱已从最耗能的电器演变为与普通家庭中许多其他电器一样节能的装置。

  • 20 世纪 60年代初

    硬质和实心泡沫占领市场

    1960 年,公司首次推出了具有金属色饰面的实心泡沫。如今,此类部件被称为金属复合元件,用于仓库或工业建筑的保护和隔热。同时,硬质泡沫用于家具和汽车座椅,提供高舒适度。

  • 1959

    时尚行业中的化学

    Moltopren® 是一种轻盈的软质泡沫,于 1952 年作为软垫家具的理想材料推向市场。它很快就征服了时尚界,以用于服装加工。

  • 1953

    Hermann Schnell 发现聚碳酸酯

    这位拜耳化学家在集团位于克雷菲尔德-乌丁根的中央科学实验室工作,几乎首次尝试就成功合成了聚碳酸酯。除了专家圈子外,这一发明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仅仅五年后,拜耳就开始以工业规模生产这种透明的多功能塑料,并将该品牌命名为模克隆®

  • 1937

    聚氨酯的发现开拓新视角/Otto Bayer 发现聚氨酯

    化学家 Otto Bayer(他与拜耳集团的创立家族并无关系)的一项发明彻底颠覆了化学工业,但他的发现纯属巧合。将两种化学物质混合后,Otto Bayer 成功合成了最初的聚氨酯泡沫。当时并没有人知道它的用途,且历经十年的开发工作后,聚氨酯才用于制造定制材料。

  • 1927

    首款合成涂料原材料

    1927 年 4 月 26 日,LG.Farben 的 Uerdingen 部门注册了“酯交换”专利。这标志着涂料原材料历史的新篇章,如今它已成为我们公司内部的一个独立部门。

  • 1863

    化工行业先驱的起源

    公司以“Friedr.Bayer et comp.”之名在巴门(如今是伍珀塔尔市的一个区)成立,最初生产和销售煤焦油合成染料,在当时,这是一种刚刚发明的技术。在其成立后的最初几十年里,公司开发和生产合成染料、中间体和药品。其早期发明之一是“世纪药物”阿司匹林。20 世纪初,第一款塑料(即橡胶)成功合成。大约在同一时间,公司将总部迁至勒沃库森市。

公司里程碑

  • 2000

    首屈一指的聚氨酯原材料供应商

    拜耳收购了美国利安德化学公司的一部分。此举使这家德国集团和后来的 Bayer Material Science 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材料生产商。

  • 20 世纪 90 年代

    扩大全球影响力

    北美对拜耳集团的重要性持续增加。在加拿大,拜耳于 1990 年收购了总部位于多伦多的 Polysar Rubber Corporation,这是该公司迄今为止历史上最重要的收购。通过此次交易,拜耳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橡胶工业原材料供应商。同时,公司开始建立全球营销和服务中心网络,立足本地,为客户提供快速、灵活、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 1927

    首款合成涂料原材料

    1927 年 4 月 26 日,LG.Farben 的 Uerdingen 部门注册了“酯交换”专利。这标志着涂料原材料历史的新篇章,如今它已成为我们公司内部的一个独立部门。

  • 1863

    化工行业先驱的起源

    公司以“Friedr.Bayer et comp.”之名在巴门(如今是伍珀塔尔市的一个区)成立,最初生产和销售煤焦油合成染料,在当时,这是一种刚刚发明的技术。在其成立后的最初几十年里,公司开发和生产合成染料、中间体和药品。其早期发明之一是“世纪药物”阿司匹林。20 世纪初,第一款塑料(即橡胶)成功合成。大约在同一时间,公司将总部迁至勒沃库森市。

产品里程碑

  • 1998

    Baypreg® 和 Multitec® 喷涂系统兼具轻质和刚度

    随着聚氨酯喷涂系统 Baypreg® 和 Multitec® 的开发,Bayer MaterialScience 进入了新纪元,开创复合材料的新时代。轻盈的重量与刚度相结合,使其成为从汽车到浴缸等无数产品的理想选择。

  • 20 世纪 80 年代末

    Bayfill® EA 和 Bayfit® 为汽车提供舒适度和功能性

    聚氨酯为客户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舒适、更实用的汽车座椅。Bayfill® 是能量吸收泡沫,可在发生横向碰撞时保护汽车内的乘客。Bayfit® 系统结合了两种不同的实心泡沫,使座椅更柔软,而侧垫更坚硬。舒适度与功能性相结合。

  • 1988

    BayHydrol® 和 Bayhydur®——减少塑料生产中的溶剂

    公司推出了用于水性低溶剂涂料的 BayHydrol® 和 Bayhydur® 原材料。这为减少溶剂铺平了道路——这是我们公司矢志不渝的目标。

  • 1986

    Polystal – 强度超越钢的复合材料

    拜耳的新“特种化学品和新产品”业务部门开发了前景广阔的新概念。该部门成立于 1985 年,并于 1986 年首次获得成功,并推出了抗拉强度可与钢相媲美的 Polystal(一种最初旨在改进滑雪板材料的复合材料)。一座由 Polystal 而非钢材支撑的双车道混凝土桥全面展示了这种材料的潜力。

  • 1982

    首款模克隆®汽车头灯

    数十年来,汽车头灯都是由玻璃制成的。但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透明的高性能塑料模克隆®因其重量轻、坚韧且易于成型而成为了首选材料。这一趋势始于美国和日本,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传入欧洲。与车身的复杂轮廓和谐契合的一些现代头灯不可能用玻璃制造。

  • 音频 CD 的诞生

    宝丽金于 8 月 17 日开始大规模生产首款(古典音乐)光盘。为此,拜耳开发了一种特殊等级的模克隆®,后者至今仍被用作所有光学存储介质的基础材料。

  • 1981

    DD 漆的发明

    随着基于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的产品问世,聚氨酯涂料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动力。由 Desmodur® 和 Desmophen® 生产的 DD 涂层因其高品质而脱颖而出,即使在温度不高的干燥条件下也能达到所谓的搪瓷性能。DD 涂料已成为所有高端应用的行业标准,涂料可在 100°C 以下固化。

  • 1971

    推出反应注射成型技术

    凭借新技术,大型车身部件的模制元件可由聚氨酯成分一步制成。最终产品高度稳定,同时具有轻盈的重量。短周期和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展现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并利用了该技术突破。

  • 1967

    第一辆完全由塑料制成的汽车 K67

    早在 1967 年,拜耳就证明了汽车可以几乎完全由塑料制成。仅发动机、变速箱和车轮全部或部分采用金属。这辆汽车运行完美,至今仍可看到。当时看似遥远的事物如今已近乎成为现实:汽车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塑料,以塑造 21 世纪的出行。

  • 1962

    冰箱中聚氨酯实心泡沫的崛起

    如今,拜多® 等实心聚氨酯泡沫为冰箱、冰柜、冷库以及冷链中需要高效隔热的任何设备提供隔热。因此,冰箱已从最耗能的电器演变为与普通家庭中许多其他电器一样节能的装置。

  • 20 世纪 60年代初

    硬质和实心泡沫占领市场

    1960 年,公司首次推出了具有金属色饰面的实心泡沫。如今,此类部件被称为金属复合元件,用于仓库或工业建筑的保护和隔热。同时,硬质泡沫用于家具和汽车座椅,提供高舒适度。

  • 1959

    时尚行业中的化学

    Moltopren® 是一种轻盈的软质泡沫,于 1952 年作为软垫家具的理想材料推向市场。它很快就征服了时尚界,以用于服装加工。

  • 1953

    Hermann Schnell 发现聚碳酸酯

    这位拜耳化学家在集团位于克雷菲尔德-乌丁根的中央科学实验室工作,几乎首次尝试就成功合成了聚碳酸酯。除了专家圈子外,这一发明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仅仅五年后,拜耳就开始以工业规模生产这种透明的多功能塑料,并将该品牌命名为模克隆®

  • 1937

    聚氨酯的发现开拓新视角/Otto Bayer 发现聚氨酯

    化学家 Otto Bayer(他与拜耳集团的创立家族并无关系)的一项发明彻底颠覆了化学工业,但他的发现纯属巧合。将两种化学物质混合后,Otto Bayer 成功合成了最初的聚氨酯泡沫。当时并没有人知道它的用途,且历经十年的开发工作后,聚氨酯才用于制造定制材料。

让我们一起共创美好未来!

您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好奇、勇敢?在科思创,无论您是在我们的办公室、工厂还是在家工作,您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影响力并铸就前景光明的职业生涯

加入我们

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话题?
请联系我们的专家!

您今天的主要诉求是什么?

如何联系您?

您请求的主题是什么

您提供给我们的信息

*必填信息

有关数据处理的信息,请参阅我们 的隐私政策

Compare